体育学研究

E-mail Alert

登录

注册

期刊社首页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可变阻力训练的复合式训练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下肢运动表现的影响

      ,2022, 36(4):98-107.DOI: 10.15877/j.cnki.nsic.20220719.001

      关键词:可变阻力训练;弹力带;复合式训练;最大力量;爆发力
      摘要 (305)HTML (0)PDF 1.62 M (937)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4周可变阻力训练在复合式训练中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深蹲最大力量和爆发性运动表现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23名身体健康的男性篮球专项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干预4周,每周2次。训练内容包括深蹲、跳深、下蹲跳、立定跳远和20 m冲刺,深蹲强度为80%~85% 1RM。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均相同。实验组采用占总强度40%的弹力带负荷取代部分自由重量。比较4周训练前后身体成分、深蹲最大力量、下蹲跳、蹲跳、立定跳远、20 m冲刺的变化。结果:4周训练后,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去脂体重以及体脂率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②深蹲相对力量存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效应(VRT vs CRT:+18.99% vs +14.38%,P=0.019,η2 =0.247),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深蹲最大力量(P<0.001,效应量(ES)=0.82-0.88)和相对力量(P<0.001,ES=0.98- 1.05)均出现了极其可能的中等程度提高;③蹲跳高度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趋向显著(VRT vs CRT: +6.43% vs+0.58%,P=0.052,η2 =0.177),实验组的蹲跳高度相比对照组出现了非常可能的中等程度提高(P=0.013,ES=1.16);下蹲跳高度仅实验组出现了可能的小程度提高(P=0.007,ES=0.33);④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立定跳远与20 m冲刺表现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恒定阻力训练相比,4 周可变阻力训练对深蹲相对力量表现的提升效果更明显,且运用复合式训练方式能更有效地提高蹲跳高度。

    • 我国体能训练反思与奥运会备战展望

      ,2019, 2(4):60.

      关键词:“铁人体能”计划;抗阻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柔韧性训练;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体能康复机构
      摘要 (627)HTML (0)PDF 0.00 Byte (1119)收藏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军团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在随后的2012年、2016年夏季奥运会以及2018年的冬季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军团夺取的金牌总数在不断下滑。在这期间国家体育总局邀请国际知名体能康复机构入驻国家队,创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加大体能训练支撑力度,但并没有止住成绩下滑的趋势。为了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正在诸多项目的国家队推进“铁人体能”计划,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打赢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实现逆势反弹,有必要对以往的体能训练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纵观近20年在世界体坛凭借着长期稳定的整体表现,特别是在三大球、体能类项目上的优异表现,美国仍是世界唯一体育强国,其原因在于美国的体能训练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国体能训练方面的很多做法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

      ,2019, 2(2):73-81.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能教练员;增肌;塑型;抗阻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摘要 (2263)HTML (0)PDF 1.46 M (3182)收藏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借鉴国外职业体育先进经验和实践方法的基础上,我国的现当代体能训练逐渐进入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备战奥运会的实践训练中。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国女子排球、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了骄人成绩,这与他们重视体能训练密不可分;在大众健身领域,普通老百姓对于增肌、塑型、减重、提高各种身体素质训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火热,我国现代体能训练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结果显示:(1)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发展历程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理论引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2004年;二是学习消化阶段:2004年后期—2008年;三是吸收应用阶段:2008年奥运会后—2012年;四是蓬勃发展与创新阶段,2012年奥运会后至今。(2)我国现代体能训练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现代体能训练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二是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体系呈现“碎片化”状态;三是现代体能教练培养体系尚未形成;四是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发展结构不平衡。(3)我国现代体能训练的未来发展路径:一是系统整合,推进我国现代体能训练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二是重视体能教练员在训练中的地位,逐步建立现代体能教练培养系统;三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培训与认证体系。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

版权所有:《体育学研究》编辑部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地  址:南京市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邮政编码:210014
电子邮件:ntxuebao@vip.163.com
电  话:025-8475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