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38(6):1-12.DOI: DOI:10.15877/j.cnki.nsic.20250120.001
摘要: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是立足“中国之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深入探究其行动的动态过程中所蕴含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中国管理扎根研究范式”为参照,构建了包含动因机制、协商整合机制、“领头雁”机制、利益共容机制和心理内化机制等5大相互关联机制构成的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行动机制模型。从理论层面对多元异质性行动者由分散到聚合,再到形成共同体,进而对开展共同体行动,实现共同目标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从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搭建多元协商平台、完善治理组织结构、创新复合治理手段、优化体育治理生态等5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治理共同体行动的优化路径。
,2024, 38(5):13-22.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927.001
摘要:理解和顺应民俗体育治理形态的嬗变是提升民俗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议题。湘西古镇龙舟活动的个案研究表明,在外部推动与内生发展的双重作用之下中国民俗体育治理形态经历了从简约到复合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中,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了互动共赢的治理格局;多元规则的交互运用,维护和促进了民俗体育治理秩序的良性发展;行政、市场和自治的共同作用,衍生了协同互补的复合治理机制;主体间的互惠与治理规则的兼容,成为复合治理得以形成并持续的长效机制。民俗体育治理形态转变及其内在机制的揭示,对提升民俗体育治理效能、推动民俗体育与社会的融合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024, 38(5):23-32.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924.002
摘要:社区体育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回归社区居民自治本位,社区体育自治的前提是居民社区公共性的强化以及集体行动的产生,但是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异质性特点给社区体育自治的实现带来了困境。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以 X社区体育自治作为案例,分析了“社区能人”在推动社区体育自治方面的逻辑理路与行动框架。在社区体育治理中,集体行动推动了“社区能人”成为自治的中坚力量,对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自治产生了有效的动员作用。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帮扶下,“社区能人”的组织化建设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规范,实现了社区体育自治,确保了治理效果的延续性和持久性。
,2024, 38(1):47-62.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202.001
摘要:民俗体育治理是基层治理和体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为理论指导,构建了民俗体育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以 5个湘鄂渝黔邻际地域的村落为案例地,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估试验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完善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事理因素是评价民俗体育治理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是人理因素,再次是物理因素;湘鄂渝黔邻际村落民俗体育治理总体评价为“一般”,人理维度表现为“较好”,物理维度和事理维度表现为“一般”,各子维度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由此,文章从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维度,提出湘鄂渝黔邻际村落民俗体育治理的建议,为民俗体育治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4, 38(5):57-65.DOI: 10.15877/j.cnki.nsic.20241028.001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社区体育治理已成为基层体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现形式和基本特征,但在治理实践中,数字技术赋能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对J市智慧体育社区调研发现,数字技术的应用着实改变了一些社区的体育服务供给方式,而有些社区则出现“有技术投入却无治理绩效”的数字技术赋能失灵现象。研究基于技术适配性理论逻辑分析此现象产生的逻辑归因,认为重建轻效、社区依赖是数字技术赋能失灵的诱发因素,从技术引入期重建轻效诱发到技术运行期社区依赖加剧是数字技术赋能失灵现象的生成过程,技术退场是持续失灵的行为后果。就技术适配性视角而言,数字技术赋能失灵源于“技术—理念”适配错位、“技术—情景”适配错位和“技术—结构”适配错位。为有效克服技术失灵困境,研究提出“阶段性技术适配治理”的社区体育数字治理路向,即根据数字技术应用所处阶段特征适时推动数字技术与治理要素适配。
,2023, 37(2):1-7.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221.001
摘要:推进体育产业现代化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赋予了体育产业现代化更丰富的内涵,即要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和结构最优化的有机统一。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现代化中的双轮驱动,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字平台共同推进了体育产业业态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发展;同时,必须加快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挖掘体育产业数据资源深层价值、必须提升体育产业数字治理效能的现实发展要求。以数字经济赋能我国体育产业现代化发展,可通过多主体共助“体育+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数据驱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数字平台促进体育产业监管规范化、 数字技术推进体育产业供需良性互动,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要素配置、结构优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023, 37(6):11-23.DOI: 10.15877/j.cnki.nsic.20231207.001
摘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精准化和科学化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厘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的影响要素并探索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的提升赋权增能。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我国31个省域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影响要素与策略选择进行分析,首先确定健身参与服务、健身设施服务、健身组织与保障服务、公共预算、生产条件、收入条件、投资条件等7个影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的前因条件,然后通过组合各条件变量形成多样化组态,最后确定核心组合样态并根据样态模型提出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的提升策略。
,2023, 37(2):63-73.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329.001
摘要:当前全球体育治理正在发生变革,具体内容涉及治理问题、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的变化。全球体育治理变革是一种渐进且复杂的过程,变革趋势是从国际体育组织自治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导致这种变革的动因有两种,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体育大国力量崛起对传统国际体育治理体系形成补充和修正方案;二是,欧美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力量导致国际体育民粹主义兴起,力图扭转和阻碍体育全球化进程。全球体育治理变革带来以下挑战,如全球体育治理议题不断扩展、导致全球体育治理难度加大,国际体育制度复合型要素叠加、使得全球体育治理话语冲突风险加大,国际体育规则和规范的价值共识缺失、导致国际体育治理体系冲突严重,西方国家强权政治、话语霸权盛行,导致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变革不确定风险增加。作为全球体育治理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应增强国际体育议题设置能力、切实提升全球体育治理话语权,加强国际体育话语平台建设,输出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方案,发展全球体育治理伙伴关系,共建国际体育规则规范的价值共识,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公正合理。
,2023, 37(2):85-95.DOI: 10.15877/j.cnki.nsic.20221214.001
摘要: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新时期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数字技术为提升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能力提供了物质前提。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指适度地运用数字技术力量,实现社区体育治理中体育需求精确识别、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治理主体精巧引导和治理效能精微评估的目标。数字技术遵循“共性+个性”“平台+中台”“纵向+横向”“线下+线上”等4大作用机制对治理过程的精细化调节作用,并认为理念转向滞后、技术基础薄弱、结构壁垒突出、数字标准欠缺是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现实差距。新时期,要从4方面实现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提升数字技术推进精细化的行动认知,搭建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微空间”,健全数字制度规范激活主体协同治理,优化技术在精细化治理中的监督保障。
,2023, 37(4):99-108.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908.001
摘要:后脱钩时代不再单纯强调单项体育协会如何“去行政化”,更为关注其独特治理功能的实现。 在明晰单项体育协会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回到当下分类改革实践中,阐释各类单项体育协会融入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多元路径。研究认为:①对于奥运争光类协会,提出“参治型”路径,即坚持与完善竞技体育治理的主导型政府角色,提升协会服务奥运争光战略的意识与能力,构建协会参与竞技体育治理的柔性化机制。②对于职业体育类协会,提出“共治型”路径,即加大体育市场治理的简政放权力度,与相关利益主体建立协作治理关系,坚持共益组织的组织定位。③对于群众体育类协会,提出“自治型”路径,即构建协会自主性的政府支持机制,提升协会的社会动员能力,加强协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