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研究

E-mail Alert

登录

注册

期刊社首页

2020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及机制研究
    吕万刚,曾 珍
    2020, 34(2):1-8.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316.003
    [摘要](561) [HTML](0) [PDF 1.46 M](1572)
    摘要:
    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对于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逻辑法在对加强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的动因进行解析与对WSR系统方法论特点及适用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提出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机制。其中,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以零风险管理、让人民共享健康福祉为目标导向,以营造良好的马拉松文化底蕴为根基,采用PDCA范式对影响马拉松猝死“物理—事理—人理”风险因素进行全面防范、闭环管理。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机制以建立健全马拉松赛事运行机制、完善马拉松猝死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马拉松猝死风险评估机制、健全马拉松猝死风险应对机制与优化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协同机制为主要抓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共同体,实现全风险、全要素、全主体、全过程的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治理格局。
    2  困境与应对: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事业的影响
    钟秉枢,黄志剑,王 凯,车冰清,宋 昱
    2020, 34(2):9-33.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402.002
    [摘要](1307) [HTML](0) [PDF 5.40 M](2302)
    摘要:
    2019—2020年之交,我国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全国科技工作者纷纷从各自不同的领域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体育事业作为国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各项体育事业带来的冲击,深刻思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路径,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诉求,也是体育科技工作的应然使命。学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为国家出谋,为社会担当,为人民谋福。体育学术期刊亦须做好学术担当,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与责任,传播体育科技工作者针对此次疫情所开展的社会服务和智慧贡献,探究体育事业逆疫发展之道。为此,《体育学研究》编辑部从开展征稿活动的 50余篇来稿中,聚焦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对钟秉枢、黄志剑、王凯、车冰清、 宋昱等体育专家及青年学者的观点和思考进行集成,形成了《困境与应对: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事业的影响》一文。以期为疫情的科学防控和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我国体育治理方略
    龚正伟,刘 星
    2020, 34(2):34-40.
    [摘要](1353) [HTML](0) [PDF 1.14 M](2210)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促使我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理解为一种理论,也使我们对于体育之于人类命运的基础价值有了更为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暴露出的体育治理问题,结合现阶段我国成功的抗疫治理经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治理价值基础和终极目标,建议从内外两个层面去改善体育治理,以期顺利推动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1)精炼内功,将体育相关资源下沉至基层,通过治理关口下移至社区,从而提升社区体育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健身服务的提质升级,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以达到实现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善治状态;(2)精于外交,参与国际体育事务的体育治理定位,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信,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展示中国体育成绩,形成“官方+民间”的大国体育外交模式,使中国从国际体育体系和秩序的参与者、适应者, 转变为改革者和引领者,服务好世界。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健身服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刘东锋,傅钢强
    2020, 34(2):41-50.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401.001
    [摘要](697) [HTML](0) [PDF 1.48 M](1698)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健身服务作为“智慧抗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探究在线健身服务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该文对技术接受模型(TAM)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TTF)进行了整合,通过网络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用户持续使用在线健身服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内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任务特征、技术特征和任务—技术匹配度6项;(2)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以及任务—技术匹配度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3)任务特征和技术特征显著正向影响任务—技术匹配度,感知易用性则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而感知易用性则不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趣味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增加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相关建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赛事发展的影响研究
    黄海燕,刘蔚宇
    2020, 34(2):51-58.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402.001
    [摘要](1726) [HTML](0) [PDF 1.13 M](2114)
    摘要:
    体育赛事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以体育赛事基本特征和现阶段发展状况为出发点,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赛事发展带来的危害和机遇展开研究。 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从赛事经济损失、办赛主体经营、重大赛事筹办、全球赛事产业链、赛事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体育赛事发展带来危害;同时在拓展体育赛事市场、实现体育场馆多功能价值、凸显赛事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转变赛事商业运作模式上存在的机遇;面对危害和机遇,应以提升体育赛事管理服务水平、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科学部署重大赛事筹备工作、办赛主体全力开展自救、加强疫后体育赛事长期跟踪研究等方面为着力方向。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学校体育的价值、使命与担当
    董 鹏,程传银2,赵富学
    2020, 34(2):59-64.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318.001
    [摘要](1294) [HTML](0) [PDF 681.38 K](3075)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疫情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 题。研究认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体育具有重要价值:个体层面价值,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物质基 础;家庭层面价值,是激活家庭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层面价值,是维系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石;国家 层面价值,是科学防控新冠疫情的辅助手段。学校体育要发挥特殊使命:重视生命安全价值,为生命安全护 航;立足健康本位价值,为全民健康助力;延展医疗辅助价值,为体医融合赋能。学校体育要积极践行担当: 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 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
    7  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问题与策略
    马晓卫,任 波,黄海燕
    2020, 34(2):65-72.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316.001
    [摘要](752) [HTML](0) [PDF 1.15 M](1539)
    摘要: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探析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问题与策略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互联网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智能化与高端化、场景化与碎片化、细分化与个性化、社交化与国际化、“体育+她”消费显著上升等特征。互联网技术影响下的体育消费呈现出从单一消费主体向社群消费主体转变、从单一消费模式向多元消费模式转变、从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转变、 从保守从众观念向开放精专观念转变等趋势。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市场监管不足、体育信息技术与体育消费融合不强等问题。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的发展策略有:加快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推动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化发展;加强互联网体育领域立法与监管,保障体育消费市场有序发展;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壮大互联网体育消费用户群体;扩大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场景应用,促进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发展。
    8  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
    刘 望,王 政,谢正阳,万文博
    2020, 34(2):73-80.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316.002
    [摘要](687) [HTML](0) [PDF 1.33 M](1461)
    摘要:
    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进入高质量供给模式,是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战略部署,是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积极响应,同时是供给观念的转变、供给动力的转型以及对民生水平的关注。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为分析主线,对新时代公共体育服务的内涵、趋势和要求进行探析,并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实现策略。研究认为:多元主体协同不通畅、供给资源投入不充分、供给空间结构不平衡、供给监督不规范是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现实阻碍。研究提出了通过精准定位供给主体角色,构建协同共治机制,形成供给合力;组建多元供给渠道,加强资源投入;强化区域协同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建设,优化供给结构;健全第三方监督,规范供给监督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推动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9  媒体融合时代国产体育纪录片观赏性的提升路径
    郭 杨,刘永宁
    2020, 34(2):81-86.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331.001
    [摘要](444) [HTML](0) [PDF 1.10 M](1438)
    摘要:
    观赏性是体育纪录片的重要艺术特征与审美特征,媒体融合时代为提升国产体育纪录片的观赏性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国产体育纪录片的观赏性特征演变及问题省思,分析了国产体育纪录片观赏性提升的时代契机,并提出了具体的提升路径。研究认为媒体融合视域下国产体育纪录片观赏性提升的时代契机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红利的驱动、公众体育需求的拉动以及媒介交互技术的推动。媒体融合视域下国产体育纪录片观赏性提升的路径选择有:挖掘体育热点信息,以关注度提升内容观赏性;借助体育项目优势,提升纪录片视觉冲击力;引入体育娱乐化元素,实现对体育纪录片观赏性的开掘;重视体育微记录,以创作形式呈现纪录片观赏性;利用技术驱动,丰富体育纪录片观赏性强化策略。
    10  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与解构
    陈保学,胡昌领
    2020, 34(2):87-94. DOI: 10.15877/j.cnki.nsic.20200330.001
    [摘要](629) [HTML](0) [PDF 1.24 M](1433)
    摘要: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在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 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 “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解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 “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版权所有:《体育学研究》编辑部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地  址:南京市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邮政编码:210014
    电子邮件:ntxuebao@vip.163.com
    电  话:025-8475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