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研究

E-mail Alert

登录

注册

期刊社首页

2023年第37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数字经济赋能我国体育产业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任保平,李婧瑜
    2023, 37(2):1-7.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221.001
    [摘要](413) [HTML](0) [PDF 1.19 M](350)
    摘要:
    推进体育产业现代化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赋予了体育产业现代化更丰富的内涵,即要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和结构最优化的有机统一。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现代化中的双轮驱动,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字平台共同推进了体育产业业态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发展;同时,必须加快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挖掘体育产业数据资源深层价值、必须提升体育产业数字治理效能的现实发展要求。以数字经济赋能我国体育产业现代化发展,可通过多主体共助“体育+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数据驱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数字平台促进体育产业监管规范化、 数字技术推进体育产业供需良性互动,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要素配置、结构优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  在绩效追求与信俗力量之间:湘西浦市龙舟活动复兴的集体行动研究
    谭志刚,彭春兰
    2023, 37(2):8-16,73.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214.001
    [摘要](123) [HTML](0) [PDF 2.00 M](486)
    摘要:
    对集体行动形成的结构性因素分析,已成为理论思考和政策分析的基本依据。结构性解释能够剖析关键变量促进抑或阻碍集体行动形成,却难以对集体行动中关键变量及其互动过程的变化形成同等解释力。本研究以民族志的叙事呈现了浦市龙舟活动从共意形成、动员,到共意破裂以及“合法性困境”应对的整个过程。其中,集体行动“合法化”的维护过程,形塑了政府与民众对待龙舟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并由此构成了一个以相互妥协为内容的默认缓冲机制,得以有效应对来自行政合法性要求所产生的压力,从而最终促成了龙舟活动复兴的集体行动形成。研究认为,集体行动的“合法性”这一关键变量的变化,会导致行动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发生变化。这一关键变量及其互动过程变化所形成的压力,并不必然直接决定集体行动的可持续性与否,其中还存在默认缓冲的可能,且能够重新构建一种积极面向的集体行动新循环。这一新循环所形成的集体行动,虽并非行动者所预先设想,但这一实践过程及所包含的逻辑,能够为当下民俗体育复兴的政策制定提供再生产经验。
    3  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田野调查研究
    陶朔秀,童国军,王明建
    2023, 37(2):17-24.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322.001
    [摘要](86) [HTML](0) [PDF 1.16 M](505)
    摘要:
    以民族聚落为田野考察点,以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7个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生存与传承等问题。研究发现:民族聚落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场域和主体实践空间;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传承表现为“血—地—业”交织而成的多缘并存的承继状态。具体而言,贵州麻江县龙山镇的苗拳、贵州黎平县觅洞村的黑虎拳和广西平果县春德村的春德壮拳以“血缘”为主导,河北沧州市孟村的八极拳和贵州独山县塘香村的布依拳以“地缘”为主体,云南盈江县喊撒村的孔雀拳和四川宣汉县天台乡的土家余门拳以“业缘”为主干;民族聚落中少数民族武术拳种的“师缘关系”是维系其多缘并存的纽带,“德行礼仪”是其文化品性的律令,而“功有其法、舞有其套、击有其术、拳有其理”是少数民族武术拳种技理意涵的核心。
    4  从“小传统”到“大传统”:近代武术的权力转移与知识生产
    王占涛,戴国斌,邵娜
    2023, 37(2):25-34.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403.001
    [摘要](95) [HTML](0) [PDF 1.21 M](391)
    摘要:
    本研究以“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为主要视角,重新审视近代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历史事实, 通过剖析近代武术文化生产的时代特征,从权力与知识的角度阐释近代社会精英参与并主导武术文化范式变革的本质。研究认为:在近代“救亡”主题下,社会精英的介入改变了武术原有的权力结构和知识生产的“小传统”形态,使武术在文化范式上进入“大传统”的范畴之内。而武术救亡作为社会精英理念的“顶层设计”,则须经过“知识”的俗世化才能够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最终形成近代国家救亡全民化的民族凝聚力。
    5  太极拳“听劲”概念诠释、理论逻辑和实践理路
    戴兵,李信厚
    2023, 37(2):35-41.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113.001
    [摘要](103) [HTML](0) [PDF 1.21 M](469)
    摘要: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太极拳实战中“听劲”作为研究对象,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学视角对“听劲”进行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听劲”的概念、梳理总结“听劲”的规律、提出“听劲”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太极拳实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①“劲”是经过系统训练而获得的具有灵活多变、整体如一、符合武术技术规律的“力”的表现形式,而“听劲”则是对“劲”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听劲”目的在于探求对手的身体“重心”和感知其动作变化路线。②“听劲”常用的方法以“触听法”为主,“视听法”为辅。综合而论,“沾连黏随”是做好“听劲”的核心技法,“不丢不顶”是做好“听劲”的必要条件。
    6  高质量发展引领下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磁域空间”理论模型构建与运用研究
    江亮,邱海洪,刘兵,向丹,谢明正,邓水坚,罗海平,谭丹华
    2023, 37(2):42-48.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314.001
    [摘要](85) [HTML](0) [PDF 1.40 M](352)
    摘要:
    以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结构进行深度剖析和理论构建。研究结果如下: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形成以体育特色产业为鲜明特征的一个“磁域空间”;②“权力、资本、市场、人文、生态”是构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磁域空间”的5类核心磁力线,其中,“权力、资本”是“重心线”,“市场”是“生命线”,“人文、生态”是“差异线”;③“磁域空间”产生“引力”的强弱与各类磁力线建设的良莠紧密相关,明确磁力线间的内在关系与建设次序,厘清磁力线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是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前提。
    7  谁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遗传和表观遗传学的观点
    乔玉成
    2023, 37(2):49-62.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320.001
    [摘要](190) [HTML](0) [PDF 1.41 M](527)
    摘要: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对运动员何以成为世界冠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遗传和表观遗传学认为,运动员要想成为世界冠军,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杰出运动表现,而杰出运动表现是受多种遗传变异、表观遗传修饰以及环境(训练、营养)影响的多因素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DNA 编码信息提供了个体运动能力能够达到上限的蓝图,决定着运动潜力以及可训练性的个体差异,而训练、营养等诸多环境因素可通过改变与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影响个体运动表现的好坏。表观遗传学不但搭建了“基因—环境”之间的桥梁或中介,而且把运动员个体的运动潜力与运动表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刻意训练作为一种环境表观遗传调制器,可在不影响 DNA 编码的情况下,通过诱导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调控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运动员杰出运动表现的塑造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拥有“完美”运动天赋的基因组合,又能通过刻意训练使其基因充分表达的运动员,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冠军。
    8  全球体育治理变革的具体表现、现实挑战与中国应对
    郑志强,刘兵,任慧涛
    2023, 37(2):63-73.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329.001
    [摘要](305) [HTML](0) [PDF 1.26 M](479)
    摘要:
    当前全球体育治理正在发生变革,具体内容涉及治理问题、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的变化。全球体育治理变革是一种渐进且复杂的过程,变革趋势是从国际体育组织自治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体育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导致这种变革的动因有两种,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体育大国力量崛起对传统国际体育治理体系形成补充和修正方案;二是,欧美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种力量导致国际体育民粹主义兴起,力图扭转和阻碍体育全球化进程。全球体育治理变革带来以下挑战,如全球体育治理议题不断扩展、导致全球体育治理难度加大,国际体育制度复合型要素叠加、使得全球体育治理话语冲突风险加大,国际体育规则和规范的价值共识缺失、导致国际体育治理体系冲突严重,西方国家强权政治、话语霸权盛行,导致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变革不确定风险增加。作为全球体育治理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应增强国际体育议题设置能力、切实提升全球体育治理话语权,加强国际体育话语平台建设,输出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方案,发展全球体育治理伙伴关系,共建国际体育规则规范的价值共识,积极参与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体育治理秩序公正合理。
    9  竞技攀岩成为奥运会项目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阮威,王润斌,张浩然,孙艳芳
    2023, 37(2):74-84.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323.001
    [摘要](142) [HTML](0) [PDF 1.24 M](619)
    摘要:
    国际奥委会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开启了运动项目设置的改革序幕,而运动项目能否进入奥运会被视为项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风向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在阐释奥运会项目遴选标准与程序基础上解析竞技攀岩入奥的历程与经验,冀望为中国武术等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较大潜力进入奥运会的项目提供新的镜鉴启示。研究认为:奥运会项目遴选标准与程序是项目入奥的行动指南,竞技攀岩入奥经历了前期铺垫、实践尝试、目标实现等3个发展阶段;竞技攀岩成功入奥的经验在于拓宽了成员国家的普及度、重视了青少年群体的参与度、提升了运动项目的流行度、彰显了市场参与的活跃度;由此,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改革新时期,有潜力入奥的项目要顺应奥运会项目发展演变的时代趋向,契合奥运会项目遴选的技术规则,塑造奥运会项目独特的价值内涵,提升奥运会项目组织的国际话语权。
    10  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内涵、机制和路径
    冯俣睿,郑家鲲
    2023, 37(2):85-95. DOI: 10.15877/j.cnki.nsic.20221214.001
    [摘要](149) [HTML](0) [PDF 1.29 M](589)
    摘要:
    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新时期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数字技术为提升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能力提供了物质前提。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指适度地运用数字技术力量,实现社区体育治理中体育需求精确识别、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治理主体精巧引导和治理效能精微评估的目标。数字技术遵循“共性+个性”“平台+中台”“纵向+横向”“线下+线上”等4大作用机制对治理过程的精细化调节作用,并认为理念转向滞后、技术基础薄弱、结构壁垒突出、数字标准欠缺是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现实差距。新时期,要从4方面实现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提升数字技术推进精细化的行动认知,搭建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微空间”,健全数字制度规范激活主体协同治理,优化技术在精细化治理中的监督保障。
    11  运动项目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意涵、动力机制与推进策略
    殷子骏,刘东升,史曙生
    2023, 37(2):96-106.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103.001
    [摘要](67) [HTML](0) [PDF 1.31 M](360)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运动项目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地位与价值意蕴,剖析运动项目产业在组织、商业、技术、社会等4个方面创新发展的结构关系与运行方式,以此提出我国运动项目产业创新发展的推进策略。研究发现:运动项目产业创新发展是将运动项目的赛事、媒介产品、社会活动等文化和创意成果,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和市场价值的、满足人需求的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是从 “运动项目自身产业创新”这一基本形态到“运动项目产业链创新”这一高级形态的不断演化。运动项目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人的需求”,其传动机制包括:组织创新的“催生”,商业创新的“调节”, 技术创新的“支撑”,社会创新的“控制”。我国运动项目产业创新发展的推进策略要把握以“人的需求” 为导向的创新发展牵引点,建构新型举国体制下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激活“赞助”与“消费”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打造以竞赛表演业为核心的运动项目产业技术创新着力点,树立基于互惠和信任的社会利益最大化发展理念。
    12  流变与重构:中国体育赛事解说发展的机理与逻辑——基于体育媒介技术发展的视角
    沈洁,李金宝
    2023, 37(2):107-114.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0323.002
    [摘要](156) [HTML](0) [PDF 1.16 M](442)
    摘要:
    在以麦克卢汉、波兹曼为代表的媒介生态学派指引下,媒介技术成为当下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视角。通过梳理体育媒介技术发展给体育解说带来的变化,分析不同媒介技术下体育解说风格的特征和媒介技术发展下体育赛事解说的流变规律;探究体育媒介技术在体育解说传播模式变革、体育解说语言艺术模式的丰富、体育解说叙述模式的特点引领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总结新技术赋能下的体育解说融合化转向、技术推动下的体育解说风格平民化转向、新技术引领下的体育解说娱乐性转向的趋势,对新媒介技术发展下的体育解说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版权所有:《体育学研究》编辑部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地  址:南京市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邮政编码:210014
    电子邮件:ntxuebao@vip.163.com
    电  话:025-8475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