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研究

E-mail Alert

登录

注册

期刊社首页

2023年第37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扩大内需战略下促进体育消费的关键问题与政策建议
    黄海燕,邵绘锦,曾鑫峰,刘蔚宇,赵树桐,管建良
    2023, 37(6):1-10.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1215.001
    [摘要](214) [HTML](0) [PDF 1.18 M](512)
    摘要:
    扩大内需是保证经济内循环畅通的内生动力,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关键着力点。通过系统分析当前我国体育消费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应当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重要引领作用,带动赛事及其相关消费;有效释放体育公共支出对于体育消费的协同效应,缓解挤出效应;持续推动体育消费创新发展;激活青少年、老年人、女性等重点人群的消费潜力; 落细、落实体育消费政策实践,优化政策执行效果反馈机制,不断完善体育消费政策体系。
    2  新时代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逻辑、要素与路径
    闫静,徐诗枧,温雨竹
    2023, 37(6):11-23.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1207.001
    [摘要](169) [HTML](0) [PDF 1.43 M](634)
    摘要: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精准化和科学化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厘清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的影响要素并探索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的提升赋权增能。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我国31个省域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影响要素与策略选择进行分析,首先确定健身参与服务、健身设施服务、健身组织与保障服务、公共预算、生产条件、收入条件、投资条件等7个影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的前因条件,然后通过组合各条件变量形成多样化组态,最后确定核心组合样态并根据样态模型提出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的提升策略。
    3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王树明,卜宏波
    2023, 37(6):24-33. 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009.001
    [摘要](437) [HTML](0) [PDF 1.57 M](1537)
    摘要:
    目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教育学正在经历由认知向情感的转向。体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载体,对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功能。研究探讨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社会情感能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对539名高中阶段青少年进行团体心理测量,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方法对社会支持、心理韧性进行中介作用检验与效应分析。结果:①体育锻炼与社会情感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对社会情感能力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②体育锻炼可以正向预测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心理韧性和社会情感能力,心理韧性可以正向预测社会情感能力;③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在体育锻炼和社会情感能力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三条中介效应路径:体育锻炼→社会支持 →社会情感能力(路径1)、体育锻炼→心理韧性→社会情感能力(路径2)和体育锻炼→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社会情感能力(路径3)。结论:①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社会情感能力;②体育锻炼可以分别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对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产生简单中介效应;③体育锻炼可能通过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链式地对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产生影响。
    4  数字老年体育服务:体系构建、实践困境与发展对策
    孟云鹏
    2023, 37(6):34-47. 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131.001
    [摘要](143) [HTML](0) [PDF 1.80 M](1333)
    摘要:
    为推进我国数字老年体育服务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数字老年体育服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数字老年体育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包括目标层面、内容层面、技术层面、保障与支撑层面。 数字老年体育服务实践困境主要包括生态建设滞后,发展不够均衡;复合型人才缺乏,技术创新不足;多元主体联动不够,信息孤岛问题凸显;“数字难民”问题严重,老年人参与不足;理念变革滞后,制度建设不够完善。要实现数字老年体育服务快速发展,一要构建完善生态系统,推进数字老年体育服务均衡发展;二要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技术创新;三要优化合作结构,破解信息孤岛难题;四要提高老年人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强化老年人参与;五要加快理念变革,完善相关制度。
    5  城市智慧化对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李伟平,安珠鑫,张竹欣
    2023, 37(6):48-59,80. 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023.002
    [摘要](119) [HTML](0) [PDF 2.45 M](743)
    摘要:
    研究基于2012—2014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城市智慧化对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的影响。研究结论:一是,城市智慧化促进了居民体育锻炼参与。该结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替换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替换样本的方法进行稳健性分析后依旧成立。二是,城市智慧化通过“居民收入约束放松效应”“信息渠道效应”两个可能途径,促进居民体育锻炼参与。三是,城市智慧化对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居民体育锻炼参与有更强的促进效应。
    6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含义、现存问题与改进策略
    张丁毅,唐炎,辛飞,史鹏,马晓,胡小清,郑天晨
    2023, 37(6):60-69. 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009.002
    [摘要](353) [HTML](0) [PDF 1.20 M](2861)
    摘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为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如何理解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学界和一线体育教师中仍存在疑惑和误区。在阐释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含义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的5个关键问题,即学习主题存在偏离学科本位的现象、学习目标表述存在泛化与虚化的误区、学习活动情境创设存在失真的倾向、学习评价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教师存在教学意愿不强与能力储备不足的问题。分别从上述问题对应的“学什么”“为何学”“如何学”“怎么评”和“谁能教”5 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①坚守体育学科本位,聚焦体育活动参与过程的真问题确定学习主题;②走出目标泛化误区,围绕体育核心素养设定具体可达成的学习目标;③规避虚假学练情境,设置真实体育学练情境、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④强化评价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双重导向作用; ⑤完善实施要点、编写教学指南,提升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意愿与教学能力。
    7  义和团武术活动的历史社会学考辨
    李信厚
    2023, 37(6):70-80.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1204.001
    [摘要](123) [HTML](0) [PDF 1.85 M](593)
    摘要:
    当前,义和团武术活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形成了较为广阔的知识图景,但尚有偏差存在。鉴于此,本文从“历史观”的视角出发,结合义和团相关史料,对义和团武术活动产生的内在动因、 主体力量、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等重要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生计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是义和团武术活动产生的几个重要原因;贫苦农民群体是义和团武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士绅“精英” 是义和团武术活动的领导者,部分晚清政府官员直接参与了义和团武术活动。“拳民”参加武术活动的基层组织为“坛”。“拳民”武术活动传播内容主要表现为拳术套路、器械等。综合而论,该研究有助于还原义和团武术活动产生的历史真相,修正历史虚无主义,增强历史定力;同时,有助于汲取丰厚精神滋养,为管窥义和团武术活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8  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论争及实践检视
    刘艳妮,赵犇,熊文
    2023, 37(6):81-90. DOI: 10.15877/j.cnki.nsic.20231103.001
    [摘要](119) [HTML](0) [PDF 1.29 M](840)
    摘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核心主题,但其在推进落地中产生了一些认知论争和实践偏差,不利于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研究认为:①以形式逻辑学来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上均存在误区。内涵方面,学界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核心”的定位不同,概念的形式互异以及对素养的多重属性认知不清晰;外延方面,部分体系存在划分标准不一、子素养脱离主体、上下位素养违背从属关系等问题。②核心素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中存在目标引领、情境创设和评价落实的困境,包括:对“健康行为”目标的归类模糊;创设的教学情境单一或虚化;显性素养的评价凸显,隐性素养难以评价。③针对相关困境,提出“跨学科融通培养”“主体与情境交互”及“辩证式教育评价”的纾解思路。
    9  技击还是攻防:论中国武术的本质属性及其影响
    田展玮,侯胜川
    2023, 37(6):91-98,109. 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030.001
    [摘要](260) [HTML](0) [PDF 2.07 M](851)
    摘要:
    本质问题是中国武术的元问题,其对于武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均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和影响。通过对武术本质、武术文化传播、竞技武术套路、学校武术教育等文献的梳理,结合对资深武术裁判长、武术教授的访谈,以及对武术竞赛、学校武术教育现场调查等方法,对中国武术的本质重新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当前关于中国武术“打”和体操化形象所引起的身份危机的起点在于将武术的本质定位为技击,且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自证均说服力不足;技击作为武术的本质无法涵盖武术功能的多元化,在和域外武技的横向比较中难以确立自身的独特性,而将武术的本质属性定位为攻防则能更好地解决当前武术发展中的各类危机。因此,研究尝试提出中国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攻防而非技击,攻防是内在的属性,技击是外在的表现,后者是前者统摄下多种功能价值中的一种;将攻防作为中国武术的本质属性统摄武术的分化与整合,能较好地解决学校武术教育“打练并进”的困境,有利于竞技武术套路在攻防基础上的难美类项群发展和武术身份的确认。
    10  兴奋剂案件中程序偏离证明规则的变化与检视
    熊英灼,曹绍芳
    2023, 37(6):99-109. 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009.004
    [摘要](116) [HTML](0) [PDF 1.44 M](450)
    摘要:
    在兴奋剂案件中,面对兴奋剂违规指控,运动员常以兴奋剂检查行为中存在程序不合规为由进行抗辩。2021年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对这一抗辩的证明规则作出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表现为程序偏离行为举证责任的类型化、重大程序偏离的宽容化、因果关系证明标准的具体化。通过比较研究法、 逻辑分析法研究发现,这一系列的修改依然会引发诸多法律适用的分歧。为了更好地平衡程序安定和程序正当的关系,应取消目前规则中对程序偏离行为的分类,承认“严格遵守标准”的独立性,确定重大程序偏离的识别标准,明确程序偏离和阳性检测结果因果关系的较低的证明标准。
    11  新时代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综述:进程、挑战与展望
    柳舒扬,王家宏
    2023, 37(6):110-122. DOI: 10.15877/j.cnki.nsic.20240009.003
    [摘要](294) [HTML](0) [PDF 1.68 M](1368)
    摘要:
    研究旨在解析新时代我国体育消费研究的特征及探索未来研究方向。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2012—2022年间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中体育消费相关的361篇文章进行分析。新时代我国体育消费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政策导向、行业发展、时代变革展开,取得的成就有:①体育消费概念的确立和统一;②研究交叉性全面增强;③研究成果展现了融合思维和新时代特色。面临的挑战有:①体育消费研究的边界和定位;②新时代体育消费理论框架的建立;③供给侧实证研究的补充;④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开拓;⑤研究方法的完善和创新。研究提供了体育消费未来研究展望,并建议:①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为基本;②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③以创新为研究重点;④以交叉研究和对比研究为方向;⑤ 以打造体育消费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为目标。
    版权所有:《体育学研究》编辑部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地  址:南京市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   邮政编码:210014
    电子邮件:ntxuebao@vip.163.com
    电  话:025-84755175